大家好我是曾蓋特^^
 

花絲鑲嵌,又叫 細金工藝 ,為 花絲 和 鑲嵌 兩種製作技藝的結合,也是中國傳統的手工藝。


 


花絲選用金、銀、銅為原料,採用掐、填、攢、焊、編織、堆壘等傳統技法。鑲嵌以挫、鎪、捶、悶、打、崩、擠、鑲等技法,將金屬片做成托和爪子型凹槽,再鑲以珍珠、寶石。花絲鑲嵌工藝早在春秋時就已有雛形,在明代達到高超的藝術水平,清代有了更大的發展,名品不斷湧現,很多成為宮廷貢品。


 


花絲鑲嵌以北京最精。北京為元、明、清三代帝都,海內外金工工藝匠人集中,皇帝后宮女子大量需要裝飾品,窮極奢侈,所以在老北京的大柵欄、花市和東四西四牌樓,就有一百多家金店銀樓,生產這種花絲鑲嵌。花絲鑲嵌有兩種用途,分實用品,稱 件活 ;陳設品,名 擺件 。實用品,有手鏡、花插及各種各樣的盒、瓶、缸等等,造型小巧玲瓏;同一品種,則有不同造型,可做成花朵、金魚、鴛鴦、天鵝等形狀。主體成為容器,外形加以裝飾或變形,如天鵝頭部、羽翼,以花絲組成,並鑲嵌珠寶的冠頂、眼睛等。花絲鑲嵌的擺件,大體分為四種傳統類別:爐薰,動物,建築物和人物。如建築物類中的寶塔,通體用花絲編壘,塔頂用寶石做瓦,匾額用象牙,鈴鐺用銅鍍金,基座用花絲包墨玉做磚。處處顯示出花絲工匠的精巧手藝。花絲鑲嵌到二十一世紀,已經有更大的創新,如金、K金、銀、玉相結合,更為燦爛華麗,也更表現出構思的奇巧。


 


歷史溯源


 


春秋戰國時期,就已經有了花絲鑲嵌的產品,到了明代,北京銀作局製作的金冠、鳳冠和各種首飾,都達到了很高藝術水平。明代藝人用極細的金絲編織成的萬曆皇帝金冠,高24厘米,冠身薄如輕紗,空隙均勻,金冠上端有龍戲珠圖案,造型講究,堪稱一代傑作。


 


清代時期,金絲鑲嵌業分工更細,逐步走向專業化生產。全行業分為實作、鑲嵌、鏨作、攢作、燒藍、點翠、包金、鍍作、拔絲、串珠等11個專業。其中實鑲和攢作是行業的主要部分,有獨立產品和完整的生產過程,其餘行業均屬加工類型,但是協作關係非常密切。清代宮廷裡的金銀工藝、風格與明代不同,較深厚,以鏨、嵌為主。如故宮珠寶館陳列的 金枝玉葉 大盆景, 點翠花鳥 大掛屏、銀質燒藍 鶴鹿同春 等,藝術形式是創新的,工藝製作則把實鏨、攢煉、鑲嵌、點翠、燒藍等技術手法結合起來。金銀工藝和玉雕工藝也相互結合,運用自如。至此,中國的金銀工藝已經發展到很高的水平。


 


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,大量金銀外流,尤其是八國聯軍侵略中國,很多貴重工藝晶被掠奪出國。金銀工藝因而停滯不前,特別是日本軍隊入侵中國,使花絲鑲嵌行業處在岌岌可危的境況中。在1949年以後,人民政府對工藝美術行業採取低利貸款,供應原材料,統購、包銷等一系列措施,組織起生產合作社。產品種類、表現手法、造型等方面都有了較快的發展。產品的種類可分為三大類,第一類是首飾品類,包括手鐲、項鍊、耳墜、胸針、吊墜、袖扣、領帶卡、領花等;第二類是陳列晶類,主要是室內裝飾物品,如小掛屏、花瓶、爐、熏、建築、動物各種造型等;第三類是實用品類,以中小件產品為主,比如平鏡、煙盒、煙灰缸、粉盒、糖罐、藥盒、燈檯、酒具、蓋碗、牙籤盒、小刀等。解放以後出現的傑出人物,如張廣和、王金翱、畢尚斌是花絲行家,現保存著用金絲、銀絲編制起來的 天安門 、 九龍壁 、 長江大橋 、 故宮角樓 、 蟈蟈簍子 、 花絲紀念碑 、 龍鳳插盤 十分引入矚目,這些精美的手工藝品金光燦爛,巧奪天工,給人一種別緻富麗之感,這種手工藝晶中國人叫 花絲鑲嵌 ,外國人稱 掐絲琺瑯 。在白孔雀藝術世界展覽室裡,珍藏著這些作品。


 


 


參考資料:互動百科








蓋特的【飾品知識+】我們下次見摟~~~~~~~^^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戴尾戒防小人?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