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我是曾蓋特^^
 

【帝國玫瑰】講述的是印度歷史上最動人也最傳奇的異族通婚故事,十六世紀印度最強盛的統治者,信仰回教的蒙兀兒帝國阿克巴大帝娶了印度諸侯之女為妻,公主珠妲(Jodhaa)不僅美若天仙,聰明大方、一身傲骨,更讓阿克巴大帝著迷,而原本以為阿克巴只是個嗜血暴君的珠妲,也從宮中發生的點點滴滴裡了解到阿克巴寬厚仁慈的一面,並逐漸被他的柔情融化。但就在一場政治聯姻看似漸入佳境時,風起雲湧的政治陰謀又將兩人推入深淵,惟有愛與信任能解救他們。



 


以史詩號稱的【帝國玫瑰】,氣勢磅礡,大場面戰爭戲甚至連象兵團都出動了,讓人見識到寶來塢電影做為娛樂工業的成熟度與動員能力。而既然是皇家的故事,電影場景當然要極盡奢華,寶來塢電影追求的美從來都是奼紫嫣紅的牡丹,不會是清新淡雅的茉莉,因此,金光閃閃、色彩鮮明是基本,鋪天蓋地的華麗更是必須,現在,就讓我們從電影中來討論印度的飾品吧!


 


據說艾許維亞雷伊拍攝帝國玫瑰時,每天都要花五個多小時戴飾品,因為印度女性的飾品,的確是非常地琳瑯滿目!



 


一般印度教的女生,頭上不可少的兩件飾品,一是Tikka(音蒂卡),沿著頭髮中分線往下戴,最大片的寶石面垂在額頭,在尼泊爾加爾滿都谷地看過有人直接低 頭淋上Alta,然後流到額頭的Alta用來黏滿小花;其次,眉心一點叫做Bindi(音繽蒂),照常理說要像片中艾許優雅地用無名指點上後,再用拇指推 開,變成火焰,神之火護身的意思,不過後來bindi越變越華麗,什麼造型都有,不再僅限於火焰造型。


 


不過來自拉加斯坦的珠坦公主,頭上圓圓的是當地特有的飾品,叫做Bhor(音布摟),旁邊有兩條細繩纏到耳後固定。上圖的珠坦公主戴的是bhor,不過左後的婢女戴的是tikka,右後的婢女,請不要以為她的tikka戴歪,戴在額頭側邊的是常見於穆斯林的飾品jhommar,同樣是扇形,jhommar和髮飾最大的差別,在於jhommar比較疏,通常是一條一條的寶石結在一起,這樣才能順著頭型垂下來。


 


帝國玫瑰中這一幕印象最深,婢女把公主整束的黑髮握起,濃濃薰上薰香,非常奢華而且悠閒的宮廷生活。如果頭髮不夠黑、不夠長,可以結上美麗的paranda (音布蘭達),類似假髮,但髮尾有寶石裝飾,買了Paranda卻不知道怎麼綁的,可以研究這張圖,到印度去說要買paranda,也有可能會買到整串寶石的長飾品Choti,同樣用來裝飾長辮子。


 


仔細看帝國玫瑰裡面,有一幕鏡頭從艾許正面的水汪汪大眼睛,攀到背後的長髮,發現她頭上有個飾品,從額頭tikka接到長髮裡變成髮飾,這是蒙兀兒時期的寶石飾品maangtika,因為帝國玫瑰的關係,現在也可以買的到。



 


另外一幕有一個鏡頭從艾許的右臉攀到左臉,她戴了一個金色很像豪華版髮箍的皇冠,沿著前額瀏海髮線戴上,是matha patti,這是婚禮的特別飾品。


 



婚禮的飾品除了皇冠外,新娘子也會沿著眉骨的輪廓貼上小鑽sindoor,最特別的就是鼻環(Nath)或鼻釘(Phul),通常是戴左邊,這是根據印度傳統醫學阿育吠陀,在鼻翼上穿洞可以減緩生產疼痛,所以也有一個說法,結婚時丈夫送的鼻環越大越多寶石,表示丈夫越疼愛妻子,並不是被丈夫牽著鼻子走的意思;不過根據地方風俗民情不同,戴的位置也不同。


 


頸項以下的部份,除了兩片超大的項鍊Mangalsutra外,緊緊貼住脖子的叫做hansali,從脖子往下再加上臂環(Baaju Band)、手環(Chudi)、戒指(Anguthi)、時時確定妝容用的大拇指鏡戒(arsi)、戒指連到手環的組合hath phool、腳環(Payal)、趾戒(Bichhua)、腳鈴(Ghungroos)。


 


而上圖艾許戴的是一般的腳鈴,不是舞鈴;順便一提,舞者戴的舞鈴,是召喚神靈用的,戴上了不可以穿鞋、更不可以戴著去上廁所。


 


而最特別的應該是hath phool,它的戴法並不像台灣的戒指,戴到手指的根部,而是卡在手指的第一個關節下面,也就是第二指腹,這樣可以展示的寶石最長最多,又不會影響手指前端的henna彩繪。



 


回過頭談男主角阿克巴大帝的部份,頭上戴的羽毛頭冠,其實也說不上頭冠,是一片羽毛狀的寶石,叫做Sarpech,先戴上頭巾,然後別上Sarpech。


 


男生的飾品畢竟還是女生的簡化版,這部片中男士的項鍊都很精巧,珍珠或圓石加上中央主要寶石,不像珠坦公主誇張華麗,但卻展現出另一種典雅之美。








蓋特的【飾品知識+】我們下次見摟~~~~~~~^^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戴尾戒防小人?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